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9大城市今年上半年“喜忧并存”,从整体数据来看,经济逐步回升向好,其中工业指标恢复良好;而作为经济重要引擎之一,外贸依然承压前行。
广深双核引领
(资料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合计达万亿元,占广东全省GDP总量的81%。从增速来看,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5座城市GDP增速均高于全省5%的整体增速,东莞、肇庆两市GDP增速排名靠后。
尽管传统支柱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作为广东经济重要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依然交出一份“韧性十足”的成绩单。
作为广东经济总量第一大市,深圳上半年GDP突破了万亿元,同比增长%,GDP规模以及增速均位列9大城市首位。
广州紧随其后,上半年GDP达万亿元,同比增长%;从趋势来看,经济逐月向好,带动上半年经济增速比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
同为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大市的佛山、东莞则出现分化。在工业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佛山GDP为亿元,同比增长%;而东莞则受困外部环境冲击,工业生产持续承压,上半年GDP为亿元,同比仅增长%。
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基本面较好,继续发挥了经济发展核心和引擎作用。
制造业当家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经济构成来看,制造业在广东既是“大头”更是“重头”。今年6月,广东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再度明确了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居前的城市,均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
以深圳为例,今年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较1~5月提升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深圳工业的拳头产业,而现在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深圳工业重要的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工业主要行业大类中,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
在今年6月末举行的“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深圳原副市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深圳过去是一个以IT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新能源的城市。”他透露,深圳新能源相关企业有万家,占全市GDP比重在15%左右,几乎和金融业相当。
“深圳在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的布局较为完整,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相关技术水平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产品已经走向全球。”谢来风表示。
与此同时,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同比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再看制造业大市佛山,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同比大增%,较一季度加快个百分点,增速为全省第一。多个支柱产业表现突出,佛山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
伴随着大湾区一系列超级工程的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也在不断加快。
6月28日,深圳和中山携手共建珠三角首个跨市经济合作区域,为大湾区产业协同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探新路。根据规划,区域内将建设“一中心、三基地”,即翠亨城市新中心、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高端制造合作基地和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
谢来风认为,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有利于进一步加速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他建议,一方面,各城市之间应建立产业拓展转移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各城市应加快规则、标准、政策等的协同,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以加快建立统一大市场。
外贸承压前行
外贸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外贸看广东,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是中国外贸的温度计。
今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疲软和国际形势变化加剧的影响,9大城市整体进出口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并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广深两座城市分别实现了%和%的正增长,惠州实现%的正增长,其余城市大多为负增长。
其中,东莞所面对的外贸困境,正是广东省内一些城市的缩影。据统计,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同比下降%;出口总额亿元,同比下降%。
东莞2023年政府工作报道也指出,全市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不确定性较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7月25日,广东省政府到东莞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东莞要举全市之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坚持稳存量、拓增量、挖潜量并举,精准发力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座谈会上,广东再次明确,省市联动再研究出台一批稳外贸措施,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全力稳定加工贸易份额,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打造电子元器件等集散枢纽。
尽管当前东莞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但东莞自今年以来着手新一轮“走出去,请进来”,以此推动产业的新一轮跃升。据了解,东莞正从加大企业纾困帮扶、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培育战新产业和风口产业等方面着力,全力以赴促转型、立新柱,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